张光惠弟兄有一次交通提到,“余洁麟弟兄在他服事主的一生中就像一颗钻石,有许多不同的切面,闪烁发光。”我认识余洁麟弟兄将近四十年了。他是一个活在荣耀异象中的弟兄。我看他的服事如同以西结书四活物中间烧着的火炭,这火有光辉,从火中发出闪电。如果你有时间坐下来听余洁麟弟兄的交通,你会看到在他的脑海中至少有10条火线,火中有光辉,发出闪电。这10条火线包括:倪柝声文集、李常受文集、倪、李文字研发中心、恩典陵园、辩护与证实、学者工作、工商福音工作、活力排操练与新路的实行、古今教父经典文集翻译、神圣历史的旅游。

在这10条发光的火焰中,有一条是他喜欢带着圣徒去旅游。他带圣徒们去旅游的路线和一般向导的观光路线可谓是大相径庭。余弟兄乃是照着神圣历史在人类历史中行动的路线带领圣徒们行走,使众人在人类历史里面认识神圣的历史,看见神永远的经纶。在一次以色列游览的行程中,他第一时间带我们到黑门山(Mount Hermon),那天早晨在山上,我没有遇见甘露,但我看到一股清澈的水流,马上让我想到启示录22篇里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使我对新耶路撒冷的异象有一个更新的开启。

1989年11月9日,东西柏林墙被拆毁了。在2004年,余弟兄带着我们到德国东柏林的小镇威登堡(Wittenberg)访问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博物馆。在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就是在威登堡的城堡教堂大门上钉上了他所写的《九十五条论纲》(95 Theses)。也是在这里他提出了“因信称义”和“唯靠圣经”这两大宗教改革的柱石。在访问博物馆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我看到了一套放在玻璃展柜中,马丁路德所编写的30多本精装文献。它看起来和李弟兄所编写的生命读经系列很相近,书本的大小与厚度、装订的方式上也都类同。从路德改教,印刷圣经开始毁坏了天主教千年来对圣经的挟制。这样的影响一直流传至今,今天我们人人手上都可以有一本公开的圣经。

新生铎夫墓碑

新生铎夫墓碑

在结束博物馆的访问之后,余弟兄立刻带我们驱车3个多小时,抵达新生铎夫(Count Zinzendorf)安葬的主护村(Herrnhut)。『在他大学毕业之前,一次新生铎夫在德国杜赛多夫(Dusseldorf)的美术馆参观时,被一幅描写耶稣受难的画「看哪!这人」(ecce homo)所深深吸引。画下方有一行拉丁文小字:「为你,我舍一切;为我,你舍何情?」。基督受死的爱,使得他立志一生为主而活。』1722年,经由大卫基利司新(Christian David)的引介下,摩尔维亚弟兄们(Moravian)聚集到新生铎夫的庄园。在这里新生铎夫开始把各国各地受逼迫的基督徒聚集在一起。『1727年5月12日,新生铎夫依据圣经真理,与弟兄们立定了两个公约;一面带领信徒回到基督的十字架,一面劝勉他们将自己奉献给主。在新生铎夫的信心与爱心下,众人愿意灵里倒空,同心合意遵守协约。』

新生铎夫记念馆

借着祷告,不同的宗教背景的弟兄们被带入合一的光景之中,也借着这样的祷告,带下了24小时7天坚定不断的祷告实行和圣灵的浇灌。这就是摩尔维亚弟兄们百年祷告的开始。当余洁麟弟兄站在新生铎夫的墓前向我们众人讲述着这段历史时,刘遂弟兄有感而发说,“将来我死了也要葬在这里。”(注,本段所引文字,出自《两千年教会历史巡礼》)

 

 

2004年,余洁麟弟兄要我召集我们主恢复里的下一代年轻圣徒,其中不少都是FTTA全时间训练毕业,有一次中国大陆的旅游访问。我对这此的旅游有四个字的印象,是“生死之旅”。因为余洁麟弟兄带我们去了四个特别的景点。他给我们介绍了四位从主而生,为主而死,向福音而生,为福音而死的圣徒。

中国之旅合照

 

  • 中国北京—余弟兄带我们来到位于北京市市委党校的利玛窦墓。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610年),天主教耶稣会的教士。1577年25岁的利玛窦,在辞别了父母和老师后,经过5年的辗转跋涉,终于在1582年8月7日,30岁的利玛窦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澳门。

    利玛窦墓

    再经过了8年的光阴后,1600年利玛窦终于等来了机会到北京,在这里他也结交了一众大臣。这里就有被后世称为天主教三大柱石的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庭筠。利玛窦借着天文、数学、地理、历法、机械、美学、语言等让当时中国人耳目一新,也同时把圣经的教义带给中国。
  • 中国澳门—顺着圣保罗教堂的遗址,穿过白鸽巢前地,就来到了基督教徒公墓。这里原是东印度公司坟场,早已停止入葬,成为一处保存完好的澳门古迹,以清幽的环境吸引不少外国游客慕名前往瞻仰凭吊。在这里余弟兄带我们众人来到一座墓碑前,这就是马礼逊墓园。

    马礼逊墓碑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年-1834年),他在主后1807年来到中国。那时清廷不准外国人到中国传教,并且东印度公司不准传道人乘船从英国到中国。而马礼逊就假借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职员的名义,乘船从英国绕到美国再抵达了中国的广州,这个行程花费了9个月的时间。他到中国的目的就是要来传福音。他得到一个梁姓中国人的帮助,在1813年他把新约圣经翻译成中文,称为《神天圣书》。1828年,马礼逊为第一位中国基督徒蔡高施浸。

 

马礼逊安葬墓园

戴德生墓园

 

  • 江苏镇江—在镇江的一个三自教堂里,我们看到了戴德生的墓碑。这里是镇江的“西侨公墓”(Chinkiang British Cemetery)。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年—1905年)。1849年,戴德生17岁时读到一本传教小册后,决心归信基督信仰,同年12月决定献身为传教士去中国传教并留下来那句至今萦绕在众多华裔基督徒心中的话:“我若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我若有千条性命,绝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 1853年21岁的戴德生来到中国,在华的51年里,他创立的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差派了超过800名传教士,建立了125间学校,在当时的中国带领近两万人信基督耶稣。庚子年拳乱,被杀害的西教士,也以内地会的为最多。戴德生最后死在湖南长沙,葬在镇江,在他的墓碑上写着的是:“A MAN IN CHRIST”。
  • 江苏苏州—苏州花墩公墓。在这里睡了的是我们亲爱的倪柝声弟兄。倪弟兄与他姊妹一同安葬在这里。倪柝声(Watchman Nee,1903年11月4日-1972年5月30日)。『照圣经的启示,和历史的证明,神在每一时代,在地上,在祂为自己所创造的人中间,都有祂特殊的作为;并且为着完成祂这特殊的作为,在每一时代,也都有神所特别拣选并成全的人,来应付祂这特殊的需要…在诸多受过西洋文学熏陶的青年中,神骤然兴起一位名为倪述祖,归主后称为倪柝声及倪儆夫者,来完成祂时代的使命。

    倪柝声墓

    倪兄蒙恩后,得神眷顾培植,在其青年时,对于圣经的讲解和属灵的教导,即极卓越超凡,受到那时在中国爱主并追求主者的热诚欢迎,激起许多青年信徒衷心的响应并追随,同时也震撼了中国基督教里中外的领袖…倪兄熟读圣经,并得助于近两千年来对于圣经讲解的名著,不只晓得圣经中字句的道理,更认识圣经中真理的原则、灵意、生命和圣经的灵。因此他讲经传道,无论由口述,或借写作,都是照着他从圣经中所看见的神圣异象,和属灵的启示,满了真理、亮光、生命和灵…』1922年,倪弟兄在中国福州开始了主恢复的第一个召会,那时他才19岁。『倪柝声弟兄的职事有确定的目标。他的职事是以基督为中心,并显于众地方召会。他职事的目标是要建立地方召会。他传扬福音,目的是产生材料以建造召会。他教导圣经、造就青年信徒、召开特会、带领训练并出版文字,目标和盼望,都在于建造地方召会里团体的见证。我们读他的著作就能看出,关于这目标,他从主领受了清楚的异象和确定的使命。』(注括号内摘自《今时代神圣启示的先见》)

神总是在每一个时代预备了一位又一位的蒙召者。不知是否巧合,连着三代人的出生。当马礼逊1834年辞世的前两年,在遥远英伦半岛上戴德生出生了,那一年1832。当戴德生1905年被主接去的前两年,在中国福州,倪柝声出生了,那一年1903。无论是25岁的利玛窦、马礼逊,还是17岁的戴德生,或是19岁的倪柝声。他们都是在青年时代被神呼召,在中国为福音而生,为福音而死,甚至三位西方教士死在中国。借着余弟兄带领我们这一团主恢复的下一代进入“生死之旅”,我们的眼界都被扩大,更新奉献,再一次看到我们的神是行动的神,在人类历史里,我们又一次看到神圣历史,永远的经纶。主要得着这一代的年轻人,接受祝福和托付像余弟兄一样有荣耀的异象,为主而活,为主而死,建造基督的身体,完成新人的实现。

另外可以为余洁麟弟兄做见证。他每天的生活是随从灵而行。在几次跟着他访问众召会的过程中,所有的同行弟兄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因为往往跟随余弟兄出行时,你只有第一站的行程是照着原定行程安排而走的。当到了要去第二站出发的时候,余弟兄就会告我们,他还有未了的负担,还要在这里再多停留几天。对于他而言飞机的改票、退票、罚款从来不是他考虑的范围。他是一个从不受金钱的挟制的弟兄。

我和余洁麟弟兄同年而生。我不敢用撒母耳记上十八章1节—约拿单的心与大卫的心相连,来相比我与余洁麟弟兄。但我对余洁麟弟兄的尊敬,和对他心中负担的领受,一直以来当做是我服事主的第一优先考虑与实行。李弟兄是智慧的工头,他深深了解东西文化的不同,他有些在台湾的实行,比如购买桃园林口土地时他带领全台岛负责弟兄打负担、写奉献心愿条、收集心愿条,计算财务奉献目标,但他在美国从未有同样的做法。但在余洁麟弟兄的这10条火线中有些确实触犯了文化的防火墙。所以余洁麟弟兄的一些构思,实行未能全盘实行。然而,即便如此,他心中的火从未熄灭。

余洁麟弟兄给我最大的印象之一是在他受到一些挫折或不顺利的时候,他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并闪烁发亮。在他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事。他是主忠心的仆人,忠信于主给他的负担,一直往前。在最后的日子里,余弟兄经常会出现头痛、耳鸣、喉咙不能吞咽使他全人不舒服,但他仍旧照着主所托付给他的负担实行。在他家里,常常看见他坐在书桌前专心工作。虽然他打字速度很慢,但成果,工作的果效如同火焰,近200册的倪、李文集却如同闪电般的快速完工。在2020年12月10日,余洁麟弟兄和我依然交代了一些文字工作翻译的需要。但没想到那一次是我与弟兄在地的永别。

记得那年我们一起去北京,出关之后,他说想吃水饺。我们就搭乘一辆出租车,照着我对市区有限的了解绕来绕去寻找还营业的餐厅吃水饺。但是直到凌晨1点钟,我们也尚未找到。想到撒母耳记下中三勇士冒着性命的危险闯过非利士人的营为大卫打水的经节。我到今日还觉得很亏欠余弟兄。我想借用李弟兄对倪弟兄记念的一段话—“儆夫虽去,柝声仍鸣,直到晨星出现,夜影消散。”来记念亲爱的余洁麟弟兄“洁麟虽去,铃声长鸣,直到晨星出现,夜影消散。”愿主使我照着余洁麟弟兄的风范与榜样继续在地上忠心实行主恢复的道路、走完主量给我的路程。

何子建弟兄

church in Cerritos

12/28/2020

最后修改日期: 2021年1月8日